一、财报分析的评价标准
(一)历史标准
1.含义:指本企业过去某一时期(如上年或上年同期)该指标的实际值。
2.历史标准对于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是非常有用的。
3.历史标准可以选择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也可以选择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业绩水平,或者也可以取以往连续多年的平均水平。另外,在财务分析实践中,还经常与上年实际业绩作比较。
4.应用历史标准优点:比较可靠/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5.历史标准缺点:往往比较保守;适用范围较窄(只能说明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和健康状况);当企业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合并)时,历史标准就会失去意义或至少不便直接使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后,历史标准的作用会受到限制。
(二)行业标准
1.含义:可以是行业财务状况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同行业中某一比较先进企业的业绩水平。
2.优点:优点:可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竞争的需要);也可用于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一个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的利润率从12%下降为9%,而同期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由12%下降为6%,那么,就可以认为该企业的盈利状况是相当好的。
3.缺点:认为该企业的盈利状况是相当好的
(三)预算标准
1.含义:指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所制定的预算指标。
2.优点:符合战略及目标管理的要求;对于新建企业和垄断性企业尤其适用。
3.缺点:外部分析通常无法利用;预算的主观性/未必可靠。
(四)经验标准
1.含义:指的是依据大量且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标准(适当)的财务比率值。
如: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1;速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1:1;流动负债对有形净资产的比率超过80%时,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存货对净营运资本的比率不应超过80%;资产负债率通常认为应该控制在30%-70%之间。
2.优点:相对稳定;客观。
3.缺点:并非“广泛”适用(即受行业限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二、横向分析技术
(一)共同规模报表分析
1.动机:在有着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直接进行财务报表的比较分析,会因“规模”差异而产生误导。例如,假设A公司拥有1500万负债,而B公司拥有15000万负债,那么,如果依此认为B公司的杠杆程度比A公司高就可能是误导的。为此,在进行不同规模企业间的比较时,就必须控制规模差异。
2.控制规模差异的途径:将财务报表上的项目表达为一定的百分比形式,亦即编制共同规模财务报表。例如,将收益表上的项目表达为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将资产负债表项目表达为资产的百分比。
3.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同型财务报表,我们就可以发现各公司之间财务状况与经营情况的差异。例如,通过两个公司之间同型收益表的比较,我们就可以首先发现其销售利润率的差异,然后再进一步寻找导致利润率差异的原因——如:毛利率的差异,经营费用率的差异,或投资利润对销售收入比率的差异等。
(二)财务比率比较分析
1.含义:财务比率通常以百分比或倍数表示。
财务比率可以通过任何一对数字计算出来,实践中,往往是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基本和主要的财务比率加以具体应用。
2.应遵循的原则:
〈1〉财务比率的分子和分母必须来自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期间的财务报表,但不一定来自同一张报表;〈2〉财务比率的分子与分母之间必须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如因果关系),从而保证所计算的财务比率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即比率应具有财务意义。
3.无统一标准
标准统一的财务比率及其体系和标准的财务比率计算方法事实上并不存在(不同的分析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分析的需要采取不尽相同的比率设计方法,和采取不尽相同的财务比率体系)。
4.涉及时点数据和时期数据对比时,时点数据采用平均数当财务比率反映的是某一资产负债表变量与某一收益表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资产负债表变量就需要计算年度的平均值。外部分析者只能得到年初数和年末数。
5.常用的比率分析
流动性比率,即用来衡量公司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
长期财务安全性比率,即用来衡量企业长期资金提供者的保障程度亦即公司长期尝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
获利能力比率,即用来衡量公司的总体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等。
投资者特别关注的财务比率,即用来衡量公司为投资者所作贡献或者说投资者从公司中获得的利益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普通股每股收益和市盈率等。
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财务比率,即用来衡量公司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现金流量对债务之比率和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等。
三、趋势分析法
1.报表项目趋势分析
首先要选择一个年度为基年,然后与基年相联系地表达随后各年的报表项目。
例如,某公司连续四年财务报表中销售收入项目如下(单位:万元)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350 396 482 504
2.财务比率趋势分析
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分析是颇有启发性的.例如,分析者可能试图基于过去若干年的流动比率,来推断总的趋势。
3.变异的度量
观察一个企业在连续若干年内财务比率的趋势时,应该同时观察其稳定性或者变异性情况。财务比率的变异性程度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度量:
(比率的最大值 ― 比率的最小值)/比率的平均值四、财报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对比分析
财务报表信息只是财务报表分析者所须考察的信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还必须结合考察其他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品市场信息和资本市场信息。
1.产品市场信息的分析
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市场份额的变化
2.资本市场信息
资本市场有着大量的信息。
如:“市盈率”(PE值,即每股市价/每股净收益),就是在这种分析中常用的一个指标。这一比率越高,意味着期望的未来收益较之于当前报告收益就越高。当然,一个在一特定年份PE值过高的原因则至少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当期报告利润暂时性下降;二是预期未来若干年利润的持续增长。
又如,股利支付率(即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
但是,要想由股利支付的水平作出明确具体的推论,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支付股利较少的原因可能包括:管理当局预期会面临严重的营业现金流问题;管理当局认为有着预期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公司业已吸引了一批偏好较少分红的投资者,如出于避税动机。
五、其他补充资料
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包含于年度报告而非基本财务报表中的信息量的增长。(这种增长部分地是由于法规的要求。例如其他业务利润如占报告期利润总额10%及以上的,应在注释中分业务种类披露收入数和成本数)。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都不能忽视对表外信息的分析利用。
在计算财务比率时,许多项目的分类及定义问题须予以明确。这些问题在计算负债权益比率时尤为困难。即使当一个公司只有一类权益(即无优先股等)和一类长期负债时,还可能产生递延税的分类问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同的分析者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一家银行的信贷官员可能将递延税归入负债,而一个投资者则可能将其归入权益)。
分析者应该意识到,管理当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财务信息的披露。例如,管理当局可能会倾向于揭示那些能显示其最佳业绩的信息;类似地,管理当局可能揭示较少的有关旨在使外部团体低估其财务风险的表外融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