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晶 苏晓/香港报道
香港尖沙咀海港城的一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的内地人购买保险验证处,近来总是可以见到排队的人流。
随着春节期间来港旅游的内地人日渐增多,在港购买保险也成为游客们感兴趣的投资项目。从上海来港旅游的陆先生在验证现场告诉记者,他打算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并为孩子准备一份价值3万美金的储蓄分红类保险。他说,周围有同事购买过,自己的理财顾问也是同事推荐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香港保险公司的部分产品在保障范围和费率上,的确较内地产品有优势。但是由于其投资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内地都有不同,内地人“舍近求远”赴港买保险,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认知风险的基础上,而不能盲目跟风。
保障范围大、保费便宜、回报率高
“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障范围大、同等保额保费还便宜30%,储蓄分红类保险回报率高,正好趁着过年带着孩子来香港买保险,也顺带旅游购物。”说起香港保险的优势,赵先生这样说。
和赵先生一样想法的内地人不在少数。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内地人赴港买下6.4万余份新保单,贡献保费101亿港元,占香港上半年新保单保费的18.4%。
英国保诚保险公司理财顾问李女士告诉记者,从个人游启动以来,就开始有内地人选择来香港购买保险。2008年以后,这个数字有了明显的上升。这两三年来,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的人数更是猛增。来港购买保险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也有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一些客户组团来购买。
“4年前,内地人在我客户中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现在能占到30%-40%,为了更好地跟客户沟通,我跟我的同事还都开始努力学说普通话,也经常跟内地的客户在微信上互动,交流联系很方便的。”李女士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香港保险之所以这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其保险行业历史悠久,制度及服务更完善,保险保障的范围更广,同等保额资费更便宜等。据了解,目前香港的获授权保险公司总数达到158家,保险中介人(包括公司/个人)则超过8万,提供种类繁多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
重疾险、人寿险、储蓄分红险最畅销
在康宏金融集团从事理财保险行业工作的吴瑞告诉记者,内地人来港买保险都紧盯着这三类:重大疾病险、人寿险和储蓄分红险。
以香港一家英资保险公司的“危疾终身保计划”为例,其涵盖了69种严重病况,包括17项预支赔偿病况。以一名30岁健康女性为例,每月需要交纳308美元,持续25年,可获得终身保障,保额总费为100万港元。如果发生癌症等52种重大疾病,将以保额的100%赔付;如果发生原位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等非重疾12种疾病,可以保额的20%或25%预支赔偿,而且被保险人最多可以申请三次预支赔偿。
吴瑞说,内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险涵盖30-40种病况,保障范围不如香港保险产品。这个范围的广度,还体现在原位癌的预支赔偿上,内地的大多数保险产品不涵盖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而且,同等额度的保险,受保人要投资的保费香港比内地便宜30%左右。
储蓄分红险也是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的一大目标。以一家保险公司的储蓄计划为例,缴纳3万美金的保费,25年之后可获得逾12万美元现金回报,预期每年回报率为6.35%。吴先生说,相比而言,内地的储蓄型保险每年现金回报率不会高于5%。
然而也有从业者指出,这种储蓄型保险回报周期较长。考虑汇率的变动,以及保险公司有权调整回报利率,再加上香港属于境外,遇到纠纷不好处理,实际上风险不容小觑。
盲目“舍近求远”没必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香港保险公司的部分产品在保障范围和费率上,较内地产品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其投资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内地都有不同,内地人“舍近求远”赴港买保险,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认知风险的基础上,而不能盲目跟风。
据了解,大部分香港保险产品均以美元或港币计价,也就是说买保险缴的是美元或港币,赔付时也是美元或港币。港元兑换人民币的价格七年内就从1.2跌至0.8左右,而对寿险、重疾等险种来说,缴费周期长达2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这其中带来的汇率风险自然是不容忽视。
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首席寿险顾问茆雷磊指出,两地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有很多不同,比如对于失踪后宣告死亡的定义,内地是失踪两年即可宣告死亡,香港法律规定则是失踪7年才可宣告死亡。
“诸如此类的法律不同还有很多,因为赴港买保险固然是受香港法律的保护,所以内地人考虑购买时,要做足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功课,谨慎选择。”茆雷磊说。
他同时认为,无论在哪里买保险,选择好的代理人更重要。事实上,内地保险近几年在制度和服务上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挑选最适合的产品,也能在理赔时为客户争取到最大的权益。
“选好代理人,比盲目飞到香港买个热销的保险产品更靠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