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球ID 吕健中
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银行股,纯逻辑的交流,中间不加以任何数据。因为数据是可变量,银行和其他实体企业的的有库存的概念不同,学问在核销上。我先把我的看法说一下,在说一下我的投资逻辑。
我的银行头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沪港通开设前的一个周五的潜伏,第二部分来自第一次降息后的那个周二,第三部分来自于元旦之后。
中间时间我没有做任何的价差和高抛低吸,倒金字塔建仓,底仓最重,后面的次之,我是等量均衡配置,16家银行配置了14个,唯独农行和宁波没有做配置。(至于原因就不讲了)所以细心的朋友是可以辨别出来真实成本和盈利百分比的。
我看好银行股的本质,是看好未来中国的经济。有人一定会问:银行的暴利利润占据了全部上市公司一半以上,随着未来基差的不断缩小,地方债务的问题,人民币贬值预期,银行股的增速很可能会降低到10%以下甚至更低,有这个逻辑可言吗?
我想,绝大部分的散户都是这么想的。诚然,事实摆在那里的,今天的走势已经可以反映到上述一切最悲观的预期。股价所隐含的风险因素都在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承压和释放的差不多了。
但是,这个层面忽略了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我认为每个都是值得让银行股提升10%以上空间的因素的。
第一:国企改革。最近这几天的风头很紧,主要是因为开两会,大佬们对已经看到的现状和未来有可能存在隐忧的地方积极建议对策。尤其是国有银行体制改革上和未来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
我再前天的投资逻辑第四章里面提到过关于国企改革的一些意见,其中讲到了这种推动型因素所带来的积极一面,这里不再累述 ,核心观点是:相信变革的力量,银行业和实体企业不是零和游戏之间的你是我赢,长期看是共存共赢、唇寒相依的关系。
第二:互联网所带来的改变。就是最近李总理所提到的互联网+。 目前这股风还没有吹过来,相信不远的将来,银行不是被动的去改变,而会是主动的去求变。这两者是如何改变与被改变的呢? 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商业模式。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很微妙的关系,体现再损益表上面,第三方支付是竞争关系,但体现在资产与负债方上面是共存及差异化服务之间的关系,(P2P,众筹,供应链金融)
也就是说,差异化服务做的好的理应获得更高的估值评价,而现阶段的共存不代表未来也是共存关系,长久的优胜劣汰取决于管理层的智慧与决策,那么第一条国企改革让渡的权利在里面或许我们未来能发现其中质的变化。
当然,包括大数据处理,移动支付,定制金融等这些一定是小企业收益,银行是他们寄生的靠山,虽然有一些现在已经涨的很高了,但洗尽尘沙之后未来很有可能会诞生伟大的企业。
第三:在经济衰退和通缩预期之下,银行业要面临不良贷款提高的潜在风险,从历史上来看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过去几年曾经购买了过多的风险资产,(包括加杠杆和与房地产产业高度相关的高风险资产)风险来自于大量的贷款坏账。
所以以前关于银行利多的几个消息里面,包括比较有价值的优先股等,银行股走的其实都是不温不火的,基本上是反应了他的价值及隐含的不利因素,我们投资要看未来的预期,去分析预判未来预期能带来什么。
纵观全年有这样几个可能发生的事情会成为一定的催化作用: 1,降准,2,人民币国际化,3外资银行准入,4 核销。我认为第四个是最有意味的。
最后,我说明一下我的观点:因为和我同龄的80后基金经理们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十年前的五朵金花,甚至很多未曾经历过7年前的壮观大牛。
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传媒,互联网,游戏,TMT,等等是他们的最爱,其实这无妨,只要能赚钱,那就是你的本事。 其实我没本事只赚我能看得懂的钱。能看懂的现在也只能装懂,我们要看的是谁能笑到最后。
今天是3月10日,也是我的生日。喝了点小酒,趁风还没有来,银行现在还没有涨,抒发下我的感受,风吹起来了我就会静看潮起潮落。省的被人说马后炮。
如果未来认同这轮改革驱动的牛市,那么3478就一定不是7年来的顶部,如果想越过3478这个高点,那么银行和一线地产,石油石化等就一定是主力军。如果认定他们是主力军,最近调整的两个月的时间从时间周期和跨度基本到位。具备发动大规模的正面反攻。
所以同样是九位数的资金放在创业板或中小票里面,需要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业绩承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流动性的问题,同样是百分之三十的利润,我宁可姜太公,做一个智者。
我认为投资银行股,比的是耐心,好比岸边钓鱼,旁边的朋友钓了好多条小鱼,不亦乐乎。最后我钓了条大的。一条大鱼足以下锅炖了,若干小鱼只能炸鱼干做伴酒菜。
多练会计网微信专注分享最接地气的会计实务,财会干货,税务知识等。
欢迎关注微信号:多练会计←长按可复制,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