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我常常拿着空白的三张企业财务报表给人讲为什么财务报表的结构是这个样子的及各个项目又都是什么含义。这种讲解未必让学习的人有多深的感受,但有一个观点一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就是企业财务报表是基于一定假设基础上构建的,其有天然的缺陷,因为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测量性、比较性与通用性,不得不牺牲很多某些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的项目,因此看企业财务报表必须要带着重构的视角去看,才能看得相对真切,这样也可以避免类似认为PB无效、企业资产不重要等愤青观点。以下是我认为几点特别需要注意的现代企业财务报表缺陷:
缺陷一:有形资产列报较多,无形资产列报较少
企业的资产应该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对于500年前到100年前,企业注重有形资产无可厚非,因为那时候的企业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都比较简单,品牌 建设也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需大于供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运用不突出。所以评估企业就关注报表上的有形资产往往能够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但现在不一样了,现代企业很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要大过有形资产,但很可惜的是无论财务人员怎么努力,始终没有找到大家一致认可的类似商业模式、心智资产、品牌的列报方式。其主观性太强,虽然曾经有人尝试着按照某种自己设想的模式重构报表,但终究没有太大成就。
有形资产列报较多,无形资产列报较少,使得很多投资人有形资产分析就基本没啥用,因为现代有很多企业就主要靠无形资产生存与发展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它违背了将无形资产当成资产的原则,虽然财务人员无法直接量化,但投资者其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自己的经验去量化的,而且也可以计算在资产的范畴里面。我做的很多企业分析工作,就是在确定类似的主管量化过程。我的观点是类似利润仅仅是企业资产的某个属性。
缺陷二:资产高估与低估并存
实际上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列报本着谨慎性原则列报,大部分会要求历史成本列报,还有部分是按照公允价值列报。但正是这样的列报方式,造就了部分资产是高估的而另外一部分资产是低估的。很多投资者分不清到底哪些报表中资产是高估,哪些报表中的资产是低估,然后得出对资产和利润不正确的理解。比如说固定资产通常就是被高估的对象,往往固定资产最后都是不太值钱的,商誉也是一样常常是被高估的,比如掌趣科技、蓝色光标的商誉是我深恶痛绝的。但如果你不了解这些,被高估所迷惑,最终会付出代价。对于固定资产比较多的企业,通常利润会是高估的对象,因为利润中有一部分需要按照某种形式留着投入再生产,相当于你即使赚到钱,这个钱也不是必然可支配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对重资产企业深恶痛绝。
同样企业也有些隐蔽资产因为历史原因在账面价值很低,甚至低得难以置信,恰恰这个时候会给投资者一定的机会。我常常在挖企业的隐蔽资产,其乐趣也是无穷的。比如12年底到13年的华北高速,就是符合隐蔽资产的特征的。
缺陷三:按权责发生制列报
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项目中的变化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报的,这种列报方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利润质量不高的企业,按权责发生制列报常常会隐蔽掉很多潜在的风险,让初学表报的人摸不着头脑,到底什么样子的利润是真的好利润。幸亏还有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进行一定的补充,使得对利润的考察有补充参考意义。
即使有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很多收益性的东西没法用营业额衡量,很多成本性的东西没有办法用成本来衡量,这是现代企业利润表的无奈,因为这个时候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都鞭长莫及了。有些项目例如投资收益,很可能会在不同企业的报表中出现计算两次的情况,即使巴菲特也对这种方式显得有些无奈。
缺陷四:公允价值不公允
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坚持价值投资的朋友都知道,市场先生是有点疯癫状况的,他给出来的价格通常不是真正反应内在价值的价格,有些时候贵得离谱,有些时候低的恐怖,按照公允价值来评价企业的资产问题,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完全体现不了公允所在。但是现代会计准则有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增加公允价值的分量,这无疑给投资者分析报表带来更多的难度,对报表的重构要求更加高了,不然一不小心就着道了。
小结
现代企业财务报表有这么多缺陷,从现在来说仍然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最好的方式。但投资者一定要自己明白,财务报表是在那么多假设与可以权衡的数值之上得出来的数据,你应该要给予其一定范围的误差,不要太相信绝对的数值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绝对的数值,仅仅代表当初这个企业的会计做了某种假设与权衡之后得到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点估计,很难说是精确。
我虽然会看一些核心的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ROE等,但我反对去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相关指标,更不赞成在合并报表中做类似指标的计算,在不同企业之间做相互比较,比如茅台的比率指标与五粮液的比率指标比较其实毫无意义。在我看来,只要绝对数值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就没必要去比较这些数据之间细微的差异,基本上比较的结果也不太可靠,如果一个企业按照一些比率的数据去大幅调整自己的经营,那也是很恐怖的,很可能达到了成本方面的更优,当然丧失了企业长远的竞争优势,很多企业由财务人员上来做老总的都会这样干,在我看来,苹果的库克也有这种味道在里面。
外加一段:很多人对企业财报不屑一顾,他们根本不明白企业财报对规避一些真风险的重要性,总想着用企业财报信息去判断涨跌是否与财报信息一致,觉得不一致的时候就认为财报是没有用的,这种认识一定要想办法克服掉,不然始终无法进入投资的内核,只能在外围打转。
(来源: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