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23日刊登题为《中国人过圣诞只有礼物不忏悔》一文,作者为帕蒂·沃尔德迈尔。文章称,从笔者不再相信有鲁道夫(故事中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那时候开始,圣诞节在西方就失去了灵魂,而对于在乎这一点的人来说,那之后的几十年这一直让他们感到焦虑。
文章称,不过在中国,这个节日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灵魂可言。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节日才会如此欢乐。
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人或者礼物转送无关。这就是个赤裸裸的金钱和狂欢的节日。
文章称,中国人庆祝圣诞节——尽管这并不是公共假日——的方式是购物,出去吃饭,可能还会唱唱卡拉OK,然后还是购物。这里没有西方人在圣诞假期里的忏悔、焦虑或家庭摩擦。
中国也有基督教徒,不过庆祝圣诞节的人比基督教徒要多得多。这种情况在全球都存在。不过在中国,没有基督教精神的圣诞节更多的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而不是假冒的宗教节日。
比如,去年圣诞节,在一个南方城市就有250对新人在一个婚姻登记处结婚。而在西方,很少会有人在这一天结婚,为的是避免来宾埋怨为了参加仪式而错过了圣诞鹅肉。在中国,丘比特和圣诞老人似乎搭伴给圣诞节带来了浪漫的味道。去年的圣诞节,在上海的一次相亲活动上,参与者要告诉圣诞老人自己最中意的人是谁,这样圣诞老人就可以帮他们牵线。鉴于在这类活动上配对成功率很低,向圣诞老人要台iPhone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那么,既然与基督、弥撒和圣母无关,中国人为什么要庆祝圣诞节呢?
周大福集团的家族传人郑志刚说,过去5年来出现了圣诞送礼热潮,“中国人喜欢节庆。假如给他们一个庆祝的理由,他们就会去庆祝,即便他们并不明白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意义”。
中国的社会学者说,这与工作太过辛苦有关系。中国的上班族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让自己开心一下。
文章称,幸运的是,老一辈人并不会庆祝这个节日,因此年轻人也用不着去看望老人。二十多岁的人可能会在约会的时候戴上驯鹿角头饰,其他的装饰工作就留给餐馆和商场去做吧。没什么人会在家摆放圣诞树,也没人会自己做蔓越莓酱。
“在西方,我们自己在家烤火鸡,不过我在北京吃的节日大餐,火鸡是凯宾斯基饭店的,树根蛋糕则是丽兹酒店的,”瑞雅礼仪学院的何佩嵘说。
“在中国没有黑色星期五,”她说,但因为零售商都在为圣诞购物狂潮展开竞争,“中国的整个12月都是黑色12月”。
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中国人在文化超市中徜徉一番之后决定把这些节日都引进来。不过也要注意了:正如一家中国媒体指出的,节日贸易不再是单向的了,“光棍节”(销售额达到90多亿美元,由阿里巴巴推广到海外的节日,在中国也叫“双十一”)可能将逐渐影响全球消费者。
“只有‘双十一’这个中国人自造‘节日’的扩张速度能跟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一拼高下,甚至压倒了它们,”该媒体说,“这个互联网购物节已经形成强大感召力,开始向国外渗透”,并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全球性‘软实力’标志”。
笔者说,这也许是填补精神空虚的一个方式:用淘宝包裹把它装满。作用可能跟圣诞树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