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练吧 第三次经济普查会说些啥?

第三次经济普查会说些啥?

来源:多练会计  2014年12月17日 15:03    阅读:124
 

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2008年的名义GDP比官方数值高13%-16%

 

如果经济普查使2013年GDP上修10%,经济体量将增加5.7万亿元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和同事们一直在从事一项有趣的研究:重新估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水平。关于GDP数据的质量,公众的注意力一般到新闻出来时才聚焦,比如各省生产总值相加超过全国总量上万亿的时候,或者GDP增速和平时观测到的月度经济数据增幅不符的时候。

 

但至于中国的GDP数字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囿于各种层面的原因,很少有学者做深入的研究。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对中国GDP名义水平还是实际增速,研究兴趣都甚为浓厚,尤其是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包括发电量、工业总产值和货物运输周转量在内的实体经济指数都较1997年出现了显著下滑,甚至负增长,但最终公布的GDP增幅为7.8%较上一年的9.3%只稍显逊色。2002年,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国家统计局考察时,亲笔题词“不出假数”。而统计局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后修订1993至2004年GDP增速时,上浮了除1998年以外所有年份的数值,1998年增速保持不变。

 

这两件事被认为是官方默认1998年数据有水分的证据。学界提出了多种估测,但多是利用实体经济指标作为参照物,而非实际考察官方的核算方式。譬如,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 G. Rawski教授曾根据当年能源消费、消费者价格指数、空运旅客周转量等数据估计中国1998年GDP增速在正负2%的区间内,但他自己亦称这纯粹是猜测,并没有更为实际的证据支持。确实,以实体经济指标和GDP变动大幅偏离作为怀疑后者数据有误是个合理的观测起点;但如果从量化的角度看,GDP作为一个最宽泛的抓取经济全貌的衡量指标,并不那么容易用其他更简单维度的参照值“估算”出来。

 

在2004年结束之时,中国启动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重新描画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GDP总量。普查结束后,2004年GDP的名义水平被调高了16.8%,主要的修订增幅来自服务业。在一普之后,海外对中国GDP数据质量的讨论热情有所减少。原因之一;中国官方已经对数据进行了改善,而且经济整体向好,多一点、少一点,都是高速增长的状态。原因之二,当年中国经济总量的盘子还没有那么大,2007年、2010年才先后超过德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原因之三,两位对中国经济数据极有造诣的经济学家过世,其中一位是海外对中国GDP数据质量讨论的主导者。

 

但这个情况在最近两年发生了变化,海内外学者对中国GDP核算方法的热情又重新高涨起来。除了中国经济增速(包括潜在增速)放缓、能从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受重视之外,中国新一届政府对统计工作的强调也起了很大作用。就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召开的几天前,国务院正式宣布将于2013年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在2013年底,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将向一套更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渡;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政府也对基础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久前召开的APEC北京会议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将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套更高的数据标准公布中国的经济数据和核算方法。

 

应该说,这一系列举措是出于中国自己对更扎实数据的内在需求。当改革的目标定在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政策制定者会发现他们推进的方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无形资产的积累、新型而非重能耗重污染的工业——正是原本统计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基础数据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础,无论是经济刺激措施、资源分配措施、还是风险监控,没有合格的基础数据,政策制定的底子是虚的。包括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内的监管高层都公开表达过对现有数据质量的不满。那么问题来了:现行的数据、中国现有的核算体系,到底表现怎样呢?

 

这也就是我们这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项目的背景。因为了解到中国正在革新其核算体系,而每五年开展一次的经济普查一般只追溯到上次经济普查后第一年的历史数据(譬如,2008年的经济普查追溯到2005年,2013年的普查应该会追溯到2009年,少数数据序列除外),我们希望能够对上一次经济普查的目标年数据进行重新估算,也就是2008年。以2008年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果对2009至2013年的数值修订也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因为2009-2012年以及2013年的初次GDP核算基本是按照08年经济普查时定下的方法,数据计算也大量参考了08年普查时的资料,比如一些用于推算的比例。再有一个选择2008年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方法基本是按照官方来源的基础数据和核算方法“复刻”GDP核算过程,而公开的基础数据较为可靠的最新一年正好是2008年。

 

在“复刻”第二、第三产业GDP核算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项目并不适用于此种方法,比如有的服务业部门,批发和零售业基础资料不全;或者有的项目,比如自有住房虚拟房租,08年时的核算方法并不同于今天统计局将要过渡到的新方法——所以我们是按照新的方法和其他公开的资料进行估算的。再比如,对于部门研发支出从中间投入转计入固定资产投资,原有数据并没有完整记录这一块的活动。而且对于中国而言,一些工业企业、国有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研发支出已经计入了GDP,需要额外计入的是那些之前研发支出没有进入GDP核算的。对此,我们采用上市企业数据和那些已经公布了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国家的数据进行估算,并用估算区间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最终结果。

 

按照我们的估计,2008年中国实际的GDP水平比之前经济普查后公布的31.4万亿人民币高13.2%-16.3%左右。按照修订大小的程度来看,自有住房虚拟房租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然后是第三产业(不含虚拟房租的调整),以及研发支出。我们对第一产业,也就是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的修订是轻微的下调。如果取我们这个估算区间的中点作为国家统计局修订2013年GDP水平的参照,则上修比例将高达14.75%。基于我们对官方核算方法修订的理解,实际的上修幅度应该会低于这个水平,譬如在5%-10%左右。但即便是10%,2013年的GDP也会增加5.7万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世界GDP将因此增加9180亿美元。而如果按照市场对2014年GDP增速的预测,2014年的GDP很有可能比现在的预期高1万亿美元左右。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海外的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还是学界,这样大幅度的调整都有着显著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并不认同市场上的一些观点,说这次调整是为了使中国在2014年的经济增速达到7.5%。如上文所述,在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国对基础数据质量的内在要求提升了,加之国际标准更新,这次核算框架的修订是着眼于一个更长期的考量。况且,2014年的GDP初步核算数值——将在2015年1月20日左右公布——和2013年修订的GDP数值同是基于新的核算框架,核算范围可比;并不是说2014年GDP的核算基础更广,而2013年还是旧的基础。

 

除去总量变动的影响,那些依托于GDP总量份额制定的政策目标、预算项目、监测比例,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比如军费和教育经费相对于GDP总量的支出——如果GDP总量上修而这两个项目的总量没有同步修订的话,它们相较于GDP的比例就会下降。那么在制定未来计划的时候,同比例的支出就会带来更大的预算。而总量的修订也为中国中期的增长目标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如果仍想维持6%-7%的中高速增长,一个更大的GDP基数就意味着未来年份需要有更多的经济产出——这只能通过改革来实现,而不是旧有的增长模式。 

撰文:包蓓蓓(荣鼎咨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现居纽约)

 

想找人分享生活趣事、吐槽上班烦恼?想调戏节操无下限的会计大叔?
马上关注会计网微信公众号:wwwkuaijicom←长按可复制。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分享给你的朋友,更多精彩内容可查看下面相关链接!

【发布最专业的会计实务、分享最靠谱的财税干货,财会人员最爱关注!微信号:duo-lian,多多在等你哦!】
多练会计二维码
相关阅读
实时资讯全掌握 微信扫一扫
多练会计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91duol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852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