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练吧 实务热点 如何判断自己做的财务报表的质量?

如何判断自己做的财务报表的质量?

来源:多练会计  2015年02月09日 13:37    阅读:60

  第一、报表要平,不要以为开玩笑,已看过无数不平的报表了,包括事务所审定的报表也有不平的,一般不平的表主要体现在利润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和资产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不一致,还有些不容易发现的小细节,比如上期少数股东权益(在本期没有意外变化的情况下)加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不等于本期少数股东权益等等。

  第二、现金流量表要真实反映企业情况,很多报表对现金流量表不重视,以搞平为目标,结果就是现金流量严重失真,当然,也有的是故意的。

  第三、附注要简单明了,附注是报表的重要补充,个人以为,好的附注对报表中重要项目10%以上变化的,都应该加以说明,对变化30%以上的不重要项目也要仔细说明。说明要简单明了,让非专业人士能看明白。

  一、关于现金流量表

  1、很多企业编现金流量表都很随意,要判断现金流量表是否准确很简单,关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流量现金流量就行,这两大项与资产表联系很紧密,对照一下就是分析出编的对不对。相应的,这两项对了,那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就不会有大问题。

  2、如果判断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其中项目质量如何呢,关注一下支付的其他和收到的其他项目,很多人编不平现金流量表时就会把差额挤到这两项,如果这两项目有比较大的数字(要与企业规模结合看),那经营性现金流量可能会失真。

  3、很多人都喜欢了解一个企业的工资水平,把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发生额除以这个企业的人数就能算出该企业平均工资了。

  4、有些企业想隐藏利润时会在年终预提一些应付职工薪酬,与现金流量表对照一下,如果本年和上年支付的工资没有太大变化,那应付职工薪酬也不应该有太大变化(有些企业可能会有部分年终奖当年计提下年发,这是正常的)。

  5、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对照看,一般来说前者要大于后者,如果前者比后者小很多就要小心了,这有两个可能,一是大量应收款没有收回,二是该企业可能有部分收入没有实质现金流。

  二、年报审计中不容易发现的问题

  1、货币资金:作为资产类科目,审计一般会关注它的期末数字的真实性,确会忽略它的发生额,记得发银行询证函,对银行对账单,却少有人认真核对流水,嘿嘿,以本人经验来看,这里面问题多了去了,而且出了问题的,一般问题都很严重。

  2、应收票据:这个科目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应该划入货币资金类,商业承兑汇票应划入应收账款,因为银行承兑是可以直接背书支付的有价证券,流通性比定存还强,但出问题的风险比定存大多了,如果你手上有一笔大额的承兑汇票,还有六个月到期,公司的内控又不是很强(很多公司会按制度要求每个月对下银行对账单,但不会每个月都核对汇票),那么恭喜你,发财的机会来了。商业承兑汇票呢,按准则规定,可以不提坏账准备,这就有操控利润的空间了,比如有一笔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未收回,按要求可能全额提坏账准备了,会计可以向对方提出钱可以暂时不要,但年终要开一张商业承兑出来,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三、财务监管中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方面问题是很复杂,也是财务最难解决的,如果你能搞定这方面的问题,你就成大神了很多会计的监管停留在复核原始单据上,给我的单子我就核,核真实性,核数字对不对,这样做不能说不对,但老板不重视财务也就可以理解了。

  下面就聊聊财务监管要注意的一些方面,这东西很复杂,各行各业又不一样,说的有不足之处请指正补充,不然叔就不说了!!!(以下监管主要指集团公司)1、管钱:货币资金财务监管最重要的一环,叔建议所有大中型集团公司都应实行资金归集,为了统筹安排,效益最大化,也是为了资金安全,一个小出纳把钱拿去炒股,炒期货,放贷的案例实在太多,都是监管不力的问题,子公司太多,人的素质有高有低,有制度也很难做到执行到位,所以把资金收上来,统一管理才是王道!收上来怎么管就看各企业具体情况了,可以开个话题另说。

  2、管存货:一方面是核算管理,主要是成本的归集,要重点关注制造费用,就是期间费用资本化,调节利润,建议做好制造费用的财务分析,同时把制造费用明细项简化,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之类的科目千万不能设。还有就是库龄问题,务必做好库龄分析,一年以上的存货必须提跌价,让下属单位认识到长库龄对业绩的影响。

  3、管投资:最好不要让下属单位有投资理财的权限,经营就是经营,投资还是交集团管理好,里面水太深,风险也大,权力一分散,就没法管理了。

  4、管往来:往来的管理重点在授信管理,要统一授信制度,可以通过信息化把授信期固定好,超期的不许再发货。

  5、管销售:这个最重要,也最不好管理,叔建议集团公司最好能上收采购权,可以设一个专门的采购公司和一个专业的销售公司,一个集团最好只有一个进口,一个出口。这样做也问题,就是你不能保证采购公司或销售公司的专办人员不会出问题,建议让用料公司也参与采购,最少有个建议权,相互制衡。

【发布最专业的会计实务、分享最靠谱的财税干货,财会人员最爱关注!微信号:duo-lian,多多在等你哦!】
多练会计二维码
相关阅读
实时资讯全掌握 微信扫一扫
多练会计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91duol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852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