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分析法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损益来判断方案或优或劣的一种分析决策方法。其基本原理,首先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分别计算出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再根据差量收入减去差量成本计算出差量损益来判断方案的优劣。假设将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对比,差量收入为第一方案收入减第二方案收入,差量成本为第一方案成本减第二方案成本,则,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收益,说明第一方案优于第二方案;反之,即为差量损失,第二方案优于第一方案。
差量分析法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性生产企业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的决策;用于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用于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1.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决策。在制造性生产企业中很多产品可以是整装成最终产品出售,也可以是零配件出售;在零配生产中,有的可以是半成品出售,有的需加工成完工产品出售。在企业当前生产条件下对某种产品应以最终产品出售合算还是以半成品出售合算呢?可以运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决策。
例题1,红星公司每年生产A半成品500件,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45元,其中,单位固定成本为5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55元。公司现已具备90%的生产能力将A半成品深加工为B产成品,A半成品深加工的单位变动成本16元/件,加工废品率为1%,B产成品的售价80元/件。要求:使用差量分析法对A半成品是否继续加工做出决策:①假设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②深加工能力可用于对外加工业务每年可获贡献边际9000元。
解:①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时,将A产品90%加工成B产品。
差量收入=B产品收入-A产品收入=450×80(1-1%)-450×55
=35640-24750=10890元
差量成本=B产品相关成本-A产品相关成本=450×16-0=7200元
差量损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10890-7200=3690元
分析决策:公司将A产品的90%加工成B产品后出售可增加利润3690元,应采用继续深加工方案。
②若深加工能力可用于对外加工业务每年可获贡献边际9000元
差量收入=B产品收入-A产品收入=450×80(1-1%)-450×55
=35640-24750=10890元
差量成本=B产品相关成本-A产品相关成本
=(450×16+9000)-0=16200元
差量损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10890-16200=-5310元
分析决策:将A产品的90%深加工成B产品后出售造成损失5310元,所以,应将A半成品直接对外销售。
2.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企业在不少情况下一台设备或类似设备或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由于不同产品可能存在市场的需求不同、售价不同、单位生产成本也不同,究竟生产哪种产品对企业更有利,差量分析研究法可以派得上用途。
例题2,宏远公司一条电脑生产线可以生产平板电脑也可生产手提电脑,但只能生产其中之一。生产平板电脑,预计销售量10万台,单位变动成本2160元,售价3600元;生产手提电脑,预计销售量15万台,单位变动成本1570元,售价2500元。生产两种产品的固定成本相同。要求:采用差量分析法帮助公司做出决策。
解:计算差量收入=平板电脑收入-手提电脑收入=10×3600- 15×2500 =37500-36000=-1500万元
差量成本=平板电脑成本-手提电脑成本=10×2160-15×1570=21600-23625=-2025万元
差量损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1500-(-2025)=525万元
分析决策:生产平板电脑比生产手提电脑可多获得利润525万元,则应生产平板电脑。
3.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在企业生产产品中所需要的材料或零部件有多种渠道取得,可以到市场外购,可以自制加工,也可以委托加工,究竟采用何种渠道取得更合算呢?也可以运用差量分析来帮忙。
例题3,宏达公司每年需用A零件20万件,假设该零件既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如果外购每件单价400元;如果自行生产,每件生产成本为:直接材料250元,直接人工100元,变动制造费用40元。
要求: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运用差量分析法为宏达公司做出零件应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①企业已具备自制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②假设企业自制零部件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250万元。
解:①在自制零部件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时
由于是公司自用生产零件,不存在收入,即差量收入为0
差量成本=外购相关成本-自制相关成本=20×400-20×(250+100+40)=200万元
差量损益=0-200=-200万元
分析决策:采用零部自制方案可节约成本200万元,应选择零部自制方案。
②因没有自制零部件生产能力自制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时
差量收入为0
差量成本=外购相关成本-自制相关成本=20×400-[20×(250+100+40)+250]=-50万元
差量损益=0-(-50)=50万元
分析决策:采用零部自制方案多付出成本50万元,应选择零部外购方案。